- 李宝贵;庄瑶瑶;文静;
明晰中文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对促进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促进中文更高质量纳入更多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应遵循“有效配合”与“有力支持”的行动逻辑精准施策,通过促进政策落实转化、完善中文教育体系、提升教育体系内中文的重要性与外语地位,为各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深化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有效提升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质量;通过加强政策沟通、协助专业建设、助力标准体系构建、发挥孔子学院/课堂作用以及深化基础性研究,支持有需求有潜力的国家尽快实现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2025年02期 No.134 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王辉;孔雅婷;
本研究以品牌形象中的贝尔模型为理论基础,开发中文国际形象量表,通过实证方法,构建中文国际形象的结构模型,系统分析了其各维度特征及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中文国际形象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中文国际形象是由语言价值认知、学习难度感知、母语国形象评价、群体特征印象、二语自我认同五个因素构成的结构模型。中文国际形象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正面的形象,尤其是语言价值认知和母语国形象评价方面,得到了较高的一致性认可。性别、年龄、国籍、学历、中文学习时间等变量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文国际形象的认知。最后,根据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中文国际形象提升建议。
2025年02期 No.134 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陈勇;陈百科;邹煜;
本文基于国际传播视域,建构了由“可见度”和“属性”两个指标组成的国际中文教育国际媒体形象量化体系,综合运用机器学习与内容分析方法,对律商联讯(LexisNexis)和普若凯斯特(ProQuest)新闻数据库中1950~2023年与国际中文教育相关的报道进行抽样分析。研究发现,国际中文教育70多年来整体上经历了起步发展、开拓发展、快速发展与转型发展四个阶段,国际中文教育国际媒体形象也呈现与之对应的阶段性变化:其绝对可见度出现了个、十、百、千位的数量级跃升,相对可见度则先上升后下降;国际媒体形象整体上以正面形象为主,但转型发展阶段面临负面舆论的挑战。建议从提升可见度、维护情感价值、推进本土化发展三个维度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国际媒体形象的提升和优化。
2025年02期 No.134 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胡唯哲;吴应辉;
中文在全球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是强国建设的重要助力和衡量指标之一。全球中文传播途径类型研究是全球中文传播的基础,可为中文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整体规划和传播效能提升提供科学参考。全球中文传播途径可分为教育传播、人口跨国流动传播、国际移民传播、传媒传播、经贸传播、文艺娱乐传播、体育传播、科技传播八大类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四方面提升策略:强基固本,夯实国际中文教育基础;以侨为桥,重视华侨华人中文传承传播力量;多轮驱动,提升非传统领域中文传播意识和力度;科技赋能,大力推动虚拟空间中文传播。
2025年02期 No.134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柴省三;胡笑梅;罗芷汀;
随着本科来华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修读专业范围的持续拓展,建立规范、统一的留学生招生考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结业考试体系的经贸汉语考试、理工汉语考试、文科汉语考试、医学汉语考试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每类考试中随机抽取300名考生,对1200名考生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探讨考试的构想效度。研究结果显示:四类预科汉语考试的分测验基本可用两个因子进行解释;经贸汉语考试和文科汉语考试的因子结构相同,主要测量的是“理解型语言能力”和“表达型语言能力”;理工汉语考试和医学汉语考试的因子载荷差异较大,因子结构与测量的目标构想不吻合;四类预科汉语考试的构想效度缺乏跨专业一致性,专业汉语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测量。建议采用一般汉语水平考试和学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来华本科招生考试体系。
2025年02期 No.134 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