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

Applied Linguistics


语言政策与规划

  • “利益/情感+认同/承认+权利/义务”驱动的语言政策决策树

    胡范铸;

    政策驱动过程是语言政策研究的焦点问题。这一过程究竟如何驱动、应该如何驱动,已有颇多研究,但因问题复杂,尚未形成一个总体的理论,在具体政策实践中常常顾此失彼。本文构拟了一个“语言政策决策树”,即:由“利益/情感+认同/承认+权利/义务”驱动的,基于“平衡”原则的,包括“主体—目标/语境/问题/方法—政策内容—政策输出/评估”全过程的理论模型。

    2025年01期 No.133 2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国际中文教育

  •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国际中文学习系统构建

    李萌;马箭飞;

    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生成式人工智能使个性化资源生成和动态交互成为可能。本文主要探讨该技术赋能国际中文学习系统的构建,从学习者中心转化、目标理念、架构功能及挑战对策共四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标准引领、智能驱动、集成创新、智慧学习”的理念。旨在利用智能技术实现高度个性化,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学习生态,实现以“智”助学的生—机深度融合自主学习模式与生成式学习新范式。

    2025年01期 No.133 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1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喀麦隆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模式、特色及对策

    陈宏;刘慧佳;佳妮;

    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对提升中文教育在全球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构建国别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模型能够更好地指导各国中文教育发展。本文构建了国别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模型,以喀麦隆为例,深入剖析其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模式、特色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喀麦隆中文教育的发展。研究显示:喀麦隆中文教育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国家政策以及中方的大力支持,形成了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但也面临教学大纲较为笼统、师资数量匮乏、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全学段本土教材体系及数字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本文提出细化中文教学大纲内容、扩充师资总体数量、加强职中培训、开发全学段教材、增加数字化资源供给等对策建议。

    2025年01期 No.133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英语母语者汉语标点符号习得及分级教学研究

    曾丽娟;彭洁;

    文章通过自建语料库探析了英语母语者28类汉语标点符号的正误情况及偏误成因。正误用例及偏误占比均居前5位的用法包括: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号、分句之间的逗号、句首状语之后的逗号、较长谓语中间的逗号、并列词语之间的顿号。这5种用法应列为教学的重难点。文章采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正确率法和蕴含量表三种统计方法探讨英语母语者汉语标点符号习得顺序,提出分级教学建议。并与韩语母语者习得情况进行对比,根据其共性和差异,提出兼具普适性和针对性的建议。

    2025年01期 No.133 6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国际中文教师的教材观:总体特征、类型划分与发展轨迹

    李诺恩;葛旭蕾;梁宇;

    教材观对教师理解、选用、编写教材有直接影响,关乎教学效果和教材建设质量。本文基于五维框架分析了1013份问卷数据,深入考察了国际中文教师教材观的总体情况与典型特征、潜在类型以及发展轨迹。研究发现:国际中文教师的教材观表现出“语言为本、主题驱动、学生中心、因地制宜”的总体特征,可划分为“忠实型”“调适型”与“创生型”三种类型,并呈现出“忠实→创生→调适”的发展轨迹。最后,本文从教材编写与教师培养两个方面,为塑造国际中文教师的科学教材观提供了建议。

    2025年01期 No.133 7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计算语言学

  • 由辛顿的获奖感言反思语言学研究的路向

    袁毓林;

    本文由辛顿在获诺贝尔奖感言中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的批评,反思语言学研究的路线与方向。首先,扼要引述辛顿在多个场合对乔姆斯基的批评,就此提出两个问题:(1)语言大模型的成功能不能颠覆语言天生理论?(2)生成语法理论有没有把语言学的方向带偏了?然后通过简介Piantadosi(2023)和进化神经生物学等有关观点和实验,说明生成语法的研究范式不符合人类朴素的心智。接着,简单比较近70年来人工智能和生成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说明学派竞争和客观评测是推动学术进步的有效路径。最后,通过分析乔姆斯基对其学术思想及其历程的自述,说明语言天生理论和普遍语法虽然不易证伪,但是更难证明其成立。

    2025年01期 No.133 8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中文文本适读性评估特征体系研究——基于语言认知的可解释性视角

    杨丽姣;徐会丹;宋培彦;

    在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应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阅读材料量化分析与智能评估的需求日益增长。本研究基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等级框架,融合语料库方法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语言认知的可解释性出发,设计并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文本适读性评估特征体系,系统剖析了多维度语言特征与学习者词汇语义认知、文本理解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文文本适读性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视角。为进一步探究特征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本研究构建了大规模基础资源库,验证了词语抽象度、构式密度等特征在文本适读性评估中的关键作用,发现汉语文化词等特征的适用性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团队研发了中文文本适读性智能评估系统(ACTR)。该系统提升了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文本自动定级的精细度与准确性,有助于中文阅读资源的高质量评估、建设与优化。

    2025年01期 No.133 10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语法研究

  • 示证范畴与示证表达——以甘肃-青海语言区域为例

    徐丹;

    示证范畴是人类语言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每种语言的示证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不同语言的示证范畴形成了一个连续统。有的语言用显性的、已语法化的词缀表达一组对立的概念(即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这些表达方式已经形成了语法标记;有的语言用隐性的、仍有实词用法的词汇手段表达,如“说”类动词,这种示证表达没有对立的形式,只有“听说”“据说”意义的二手信息表达形式。甘肃-青海一带语言区域内的非汉语和汉语为我们提供了鲜活例证。当地非汉语和汉语都有示证表达,非汉语(除了东乡语)示证表达的语法化程度高,一般具有两个对立的表达形式;而汉语大多只有“说”类动词表达二手信息,一手信息的示证表达缺项。

    2025年01期 No.133 11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汉语口语语法研究一百年

    李先银;

    本文回顾了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的百年历程,依据各时期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研究特色,将其划分为五个关键阶段:酝酿期(1919~1967年)、开创期(1968~1983年)、拓展期(1984~1995年)、多元发展期(1996~2013年)以及互动研究期(2014年至今)。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汉语口语研究传统的继承问题,并对未来口语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5年01期 No.133 12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博士论文简介

  • 关于中国语言障碍者语言政策的调查研究

    刘晓宇 ;李宇明 ;周桂君;

    <正>答辩时间:2024年12月关于语言障碍者的语言政策是保障残障人士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现有研究多为局部探讨与碎片化分析,缺乏系统性整合。本研究以关于中国语言障碍者的语言政策为研究对象,整合斯波斯基语言政策三成分理论、鲁伊兹语言规划观及李宇明领域语言规划理论,构建跨学科分析框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旨在揭示其演进规律、实施情况及优化路径,为信息无障碍社会建设提供学理支撑。第一,本研究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定的语言政策文本。基于北大法宝数据库,搜索关于语言障碍者的政策文本7492个,筛选出语言政策相关文本160个建立数据库。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从历时发展与主题演变双维度解析政策特征。研究发现,政策数量呈增长趋势,形成以国务院、教育部、残疾人联合会为主导的多元主体格局,其中部门规章占比最高。历时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关注特殊语言文字本体规划的初始阶段(1949年至1986年)、覆盖多个语言生活领域的发展阶段(1987年至2005年)、无障碍技术驱动的信息化阶段(2006年至今),呈现从粗放向精细、从单维向多维、从语言本身向语言支持的转变趋势。政策主要涵盖7个主题:手语盲文、语言康复、语言服务、教育教学、媒体信息、语言技术和家庭辅助,体现了多部门跨领域协作增加、主题内容逐渐丰富、语言技术参与度提高的特点。

    2025年01期 No.133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来稿须知

    <正>《语言文字应用》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来稿注意事项如下:1.本刊实行匿名审稿,文中应避免出现与作者姓名、单位有关的信息。作者简介(含姓名、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地址、电话及电子邮箱地址)等请另页给出。2.投稿方式:网络投稿系统https://yyyy.cbpt.cnki.net/;投稿邮箱yywzyy@126.com。3.稿件体例为:中文题目、摘要(200字以内)和关键词(5个以下),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正文随后,附注、参考文献附正文后。4.附注是对文中某处的补充说明,一律排在正文后。如:(1)参见《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光明日报,2021-10-10。(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3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各表中的百分比均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计算,因此可能出现各项之和等于100.1%或99.9%的情况,属正常现象,表中合计一栏仍记作100%。

    2025年01期 No.133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