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萌;马箭飞;
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生成式人工智能使个性化资源生成和动态交互成为可能。本文主要探讨该技术赋能国际中文学习系统的构建,从学习者中心转化、目标理念、架构功能及挑战对策共四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标准引领、智能驱动、集成创新、智慧学习”的理念。旨在利用智能技术实现高度个性化,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学习生态,实现以“智”助学的生—机深度融合自主学习模式与生成式学习新范式。
2025年01期 No.133 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1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陈宏;刘慧佳;佳妮;
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对提升中文教育在全球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构建国别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模型能够更好地指导各国中文教育发展。本文构建了国别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模型,以喀麦隆为例,深入剖析其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模式、特色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喀麦隆中文教育的发展。研究显示:喀麦隆中文教育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国家政策以及中方的大力支持,形成了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但也面临教学大纲较为笼统、师资数量匮乏、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全学段本土教材体系及数字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本文提出细化中文教学大纲内容、扩充师资总体数量、加强职中培训、开发全学段教材、增加数字化资源供给等对策建议。
2025年01期 No.133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曾丽娟;彭洁;
文章通过自建语料库探析了英语母语者28类汉语标点符号的正误情况及偏误成因。正误用例及偏误占比均居前5位的用法包括: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号、分句之间的逗号、句首状语之后的逗号、较长谓语中间的逗号、并列词语之间的顿号。这5种用法应列为教学的重难点。文章采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正确率法和蕴含量表三种统计方法探讨英语母语者汉语标点符号习得顺序,提出分级教学建议。并与韩语母语者习得情况进行对比,根据其共性和差异,提出兼具普适性和针对性的建议。
2025年01期 No.133 6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李诺恩;葛旭蕾;梁宇;
教材观对教师理解、选用、编写教材有直接影响,关乎教学效果和教材建设质量。本文基于五维框架分析了1013份问卷数据,深入考察了国际中文教师教材观的总体情况与典型特征、潜在类型以及发展轨迹。研究发现:国际中文教师的教材观表现出“语言为本、主题驱动、学生中心、因地制宜”的总体特征,可划分为“忠实型”“调适型”与“创生型”三种类型,并呈现出“忠实→创生→调适”的发展轨迹。最后,本文从教材编写与教师培养两个方面,为塑造国际中文教师的科学教材观提供了建议。
2025年01期 No.133 7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